為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意見》、省政府《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任務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推進全省黑土耕地保護有關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打好凈土保衛(wèi)戰(zhàn)。實行分類施策、綜合治理、重點保護,創(chuàng)新技術模式,統籌土、肥、水等生產要素,綜合運用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按照“增(即增加有機質含量)、保(即保水保肥)、控(即控制黑土流失)、養(yǎng)(即黑土養(yǎng)育)”的技術路徑,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有效提升黑土耕地質量,為加快推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農藝措施
一是合理輪作技術。農作物合理輪作技術,是均衡利用土壤養(yǎng)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升地力、減緩病蟲草危害,實現用地養(yǎng)地結合最經濟有效的農藝措施。按照全省優(yōu)化農業(yè)生產結構和區(qū)域布局的總體要求,各地要通過構建兩年或三年以上農作物合理輪作模式,建立與市場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相協調的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
中南部地區(qū)實行米-雜-米、米-經-米輪作,在重點發(fā)展玉米等優(yōu)勢主導產業(yè)的基礎上,發(fā)展特色雜糧、果菜等產業(yè);東部、西北部地區(qū)實行米-豆-麥、米-豆-薯輪作,重點發(fā)展高蛋白食用大豆、專用馬鈴薯、強筋小麥;西南部地區(qū)實行米-雜-米、米-油-米輪作,主要發(fā)展谷子、高粱、糜子、綠豆、蕓豆、紅小豆等雜糧雜豆,以及向日葵、花生等特色小油料作物;中西部農牧結合區(qū)實行米-飼-米、米-飼-飼輪作,糧飼兼顧,大力發(fā)展青貯玉米、紫花苜蓿、油菜等飼料飼草作物;東南部山區(qū)、半山區(qū)實行米-經-米、米-經-經輪作;可充分利用地域優(yōu)勢,增經、擴飼,發(fā)展林果、瓜菜、食用菌等高效經濟作物;北部高寒地區(qū)實行豆-麥-薯、豆-麥-雜輪作,以優(yōu)質強筋小麥為主,擴大早熟大豆、雜豆、馬鈴薯面積。
二是土壤耕作技術。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以“蓄水保墑、培肥地力、建立土壤水庫”為核心,實行以大機械深松為基礎,翻、耙、少、免耕相結合,合理耕作、秸稈全量還田和有機肥深混相結合的科學輪耕模式,打破犁底層,改良障礙層,加深耕層,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抗旱、防澇、蓄水、保肥能力。
中南部地區(qū)土壤耕作模式。該地區(qū)以“防春旱和階段性伏旱、加深耕層、提升地力”為重點,與米-雜-米、米-經-米輪作配套,實行松翻、少免耕相結合的輪耕模式。
第一年玉米秸稈粉碎全量還田。玉米機收后,利用大馬力拖拉機牽引專用秸稈粉碎還田機對秸稈進行粉碎,然后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將秸稈深混于土壤0-35厘米之中。第二年播種雜糧或經濟作物,秋季秸稈粉碎還田;第三年春季原壟卡種玉米,秋季秸稈粉碎全覆蓋還田,下一年春季免耕播種玉米。
西部干旱區(qū)土壤耕作模式。該地區(qū)以“蓄水保墑、防風固土、覆蓋耕作”為重點,與米-雜-米、米-豆-米、米-飼-米輪作配套,實行以深松為主體,少免耕土壤耕作模式。
第一年秋季玉米秸稈粉碎拋撒后,部分秸稈還田,實行滅茬深松起壟;第二年春季播種雜糧、豆類或飼草,秋季秸稈粉碎還田;第三年春季原壟卡種玉米,秋季玉米秸稈粉碎全覆蓋還田,下一年免耕播種玉米。
東部低濕區(qū)土壤耕作模式。該地區(qū)以“改良土壤、增強通透性、促進排水防澇”為重點,與米-豆-麥、米-豆-薯輪作配套,實行松翻結合、大壟高臺土壤耕作模式。
第一年秋季玉米秸稈粉碎拋撒后,采取深翻、重耙起大壟(或淺翻深松起大壟);第二年播種大豆,秋季秸稈粉碎還田,耙茬平作或起大壟;第三年平播小麥或壟播馬鈴薯,秸稈粉碎還田,淺翻深松(或耙茬)起大壟,下一年播種玉米。
西北部低溫區(qū)土壤耕作模式。該地區(qū)以“增溫蓄熱、搶奪積溫,抗旱促熟”為重點,與豆-麥-薯、豆-麥-米、豆-麥-雜輪作配套,實行淺翻深松、耙茬少耕、大壟高臺土壤耕作模式。
第一年秋季大豆秸稈粉碎還田,實行耙茬整地;第二年平播小麥,秋季秸稈粉碎還田,伏翻(或深松),耙地起大壟;第三年播種玉米、馬鈴薯或雜豆,玉米、雜豆滅茬扶壟,馬鈴薯耙茬起大壟,第三年播種大豆。
水田土壤耕作模式。以“精細平地、提升地力、節(jié)水降本”為重點,實行一翻兩攪土壤耕作模式。第一年水稻秸稈粉碎還田,深翻,春季攪漿平地;第二年、第三年原茬攪漿平地。
三是化肥精準施用技術。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采取側深施肥、分層施肥等先進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施肥給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促進農產品質量和耕地肥力提升。
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養(yǎng)分狀況,按照不同作物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目標產量,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農肥與化肥相結合,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相結合,科學制定不同農作物施肥配方,做到用肥數量精準、配比科學,實現減肥、提質、增效。
中南部地區(qū)肥料配方。此區(qū)土壤屬于典型黑土,養(yǎng)分豐富,熱量充足,高產作物面積大,是需肥量較高的栽培區(qū)。
?、儆衩资┓逝浞剑?5-18-12(N-P2O5-K2O)含量45%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9-33公斤/畝,七葉期追施尿素15-17公斤/畝。
?、陔s糧作物施肥配方:15-19-13(N-P2O5-K2O)含量47%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6-30公斤/畝,中期追尿素15-16公斤/畝。
?、劢洕魑锸┓逝浞剑?8-16-12(N-P2O5-K2O)含量46%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30-35公斤/畝,中后期追施尿素18-25公斤/畝。
④水稻施肥配方:13-19-13(N-P2O5-K2O)含量46%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8-32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3-4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
西部干旱區(qū)肥料配方。此區(qū)大多數屬于黑鈣土和碳酸鹽黑鈣土,土壤呈堿性,養(yǎng)分偏低,磷、鋅有效率低,是需肥、水量較高的栽培區(qū)。
①玉米施肥配方:13-20-12(N-P2O5-K2O)含量45%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7-29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2-14公斤/畝。
②雜糧作物施肥配方:14-18-13(N-P2O5-K2O)含量45%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6-32公斤/畝,中期追尿素15-17公斤/畝。
③油料作物施肥配方:14-25-11(N-P2O5-K2O)含量50%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15~20公斤/畝,開花初期追施葉面肥2~3公斤/畝。
?、芩臼┓逝浞剑?4-19-13(N-P2O5-K2O)含量48%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6-30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5~6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
東部低濕區(qū)肥料配方。此區(qū)屬于草甸土、沼澤土和白漿土區(qū),土壤中性或偏酸,春季土溫低、不發(fā)苗,是水稻主產區(qū)。
?、儆衩资┓逝浞剑?6-16-12(N-P2O5-K2O)含量44%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4~28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1~14公斤/畝。
②雜糧作物施肥配方:14-18-13(N-P2O5-K2O)含量45%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6~30公斤/畝,中期追尿素15~17公斤/畝。
③油料作物施肥配方:14-24-11(N-P2O5-K2O)含量49%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15~20公斤/畝,開花初期追施葉面肥2~3公斤/畝。
④水稻施肥配方:15-16-14(N-P2O5-K2O)含量45%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4~28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8、4~5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
西北部低溫區(qū)肥料配方。此區(qū)屬于黑土、暗棕壤區(qū),熱量不足,產量不高,肥料利用率低。
?、俅蠖故┓逝浞剑?5-27-10(N-P2O5-K2O)含量52%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16~18公斤/畝,開花初期追施葉面肥2~3公斤/畝。應用根瘤菌配方:10-25-11(N-P2O5-K2O)含量46%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6公斤/畝,開花初期追施葉面肥3~4公斤/畝。
?、谛←準┓逝浞剑?8-16-12(N-P2O5-K2O)含量46%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2~24公斤/畝,中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
?、垴R鈴薯施肥配方:14-17-18(N-P2O5-K2O)含量49%底肥用量30~40公斤/畝,中期追尿素25~30公斤/畝。
?、芩臼┓逝浞剑?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20~22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3~4公斤/畝。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戶常規(guī)施肥相比,玉米減少化肥1.5公斤、大豆減少化肥1公斤、水稻減少化肥2公斤。
2.施肥方式。一是旱田作物分層側深施肥技術。采用大型機械種下分層、定量、定位側深施肥,可有效提高保苗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滿足作物全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玉米結合秋整地起壟夾肥,將磷鉀肥的三分之二、氮肥的六分之一用整地起壟施肥機深施在種床下12~14厘米處;在播種時將磷鉀肥的三分之一、氮肥的六分之一側深施于種下5厘米處;在拔節(jié)期,結合鏟趟,將剩余三份之二氮肥側深10~15厘米施入;大豆結合秋整地起壟夾肥,將氮磷鉀施肥量的三分之二施在種床下12~14厘米處;剩余三分之一隨播種側深施于種下5厘米處。二是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水稻插秧同步測深施肥,在同等施肥水平下,可顯著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減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環(huán)境污染。插秧時,采用測深施肥插秧機將專用肥一次性定量、定位,距秧苗根側3厘米、深5厘米施入。
四是有機肥施用技術。有機肥是一種全養(yǎng)份肥料,含有大量有機質,長期施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是提升土壤地力、創(chuàng)建肥沃耕層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我省畜禽糞便資源,逐年加大有機肥施用量和覆蓋面。
1.有機肥種類。目前我省生產的有機肥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商品有機肥。專業(yè)生產企業(yè)將畜禽糞便等有機物料經過工廠化加工制成的符合國家NY 525-2012國家標準的有機肥料,技術指標為:有機質含量≥45%,氮磷鉀含量≥5%,水分≤30%。二是自制有機肥料。通過畜禽糞便直接堆漚或畜禽糞便添加一定比例的秸稈和其他物質經過堆積發(fā)酵制成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30%左右,氮磷鉀含量1~3%,水分40%左右。三是液體有機肥。將生豬、黃牛、奶牛的干濕混合物糞便在窖室進行低溫厭氧發(fā)酵成肥還田。
2.施肥方式。一是商品有機肥。旱田作物結合秋整地起壟夾肥,水田結合整地或泡田之前施入,每畝施入200公斤商品有機肥,玉米、水稻可減少化肥8~10公斤,大豆可減少化肥10公斤以上。二是自制有機肥料。旱田作物秋季用專用拋撒機械均勻拋撒到地面,結合深耕整地,翻埋到耕層內或重耙與土壤混拌在15厘米耕層中,水田結合整地均勻施入本田。每畝施入2~3噸農家肥,可節(jié)省化肥60%。三是液體有機肥。播種前用液體糞肥播撒機車均勻播撒,每畝施用量3~5噸;西部地區(qū)可結合玉米坐水種將液體有機肥稀釋10倍,濾入種床,每畝施用稀釋液2~3噸。施用液體有機肥,玉米、水稻可節(jié)省化肥底肥40%;大豆可節(jié)省化肥50%以上。
五是綠肥培肥養(yǎng)地技術。綠肥是農業(yè)生產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有機肥源,種植綠肥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用,還可以作為優(yōu)質飼料過腹還田,創(chuàng)造更高的效益。一是輪種。中西部農牧交錯區(qū)、西部風沙干旱缺水、土壤沙化、鹽堿化嚴重地區(qū)可以清種一季或兩季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綠肥牧草,實行糧草輪種。二是間種。其它糧食產區(qū),有條件的可以實行玉米與草木樨間種,根據播種行距因地制宜確定間種比例,小機械實行4:2間種,大馬力機械實行6:2間種,間種的玉米要縮小株距增加種植密度,確保玉米不減產或略減產。三是復種。小麥田可以復種飼料油菜,小麥收獲后,立即翻地,耙平耙細后播種飼料油菜,10月中旬收獲青飼青貯。
二、工程措施
1.坡耕地改造措施。一是改壟。對3度以下坡耕地,改順坡種植為機械起壟等高橫向種植。二是種植生物籬帶。3~-6度緩坡耕地,改長坡種植為短坡種植,等高修筑地埂,結合地埂種植生物籬帶。三是壟向區(qū)田。在坡耕地的壟溝中按一定距離修筑土擋,把壟溝分成許多小區(qū)段,形成許多小淺穴,用以攔蓄雨水而不產生徑流,起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修筑壟向區(qū)田一般應在中耕后,雨季前期的6月中、下旬為宜。要按照不同坡度確定垱距,坡度2度,垱距118厘米;坡度3度,垱距96厘米;坡度4度,垱距84厘米;坡度5度,垱距75厘米;坡度6度,垱距68厘米,要求土垱高度14~18厘米,土垱頂部厚度14厘米,底部厚度42厘米。
2.土地平整技術。按照田、水、路、林整體配置和農機生產要求,采用激光平地等方法適當調整田塊規(guī)格,開展田面平整,削高填低等,完成地表平整度、橫向地表坡降和縱向地表坡降三項任務,使田塊規(guī)格達標,耕作田塊平整,連片成方,一般平整田塊長度160~360米,寬度40~100米。
3.農田配套工程建設。一是田間配套設施建設。依托農電改造骨干工程,配套建設變配電設施,為農業(yè)生產提供電力保障。完善田間路網改造提高,以滿足農業(yè)機械作業(yè)和農產品運輸需要。二是水利工程建設。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大中型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旱田高效節(jié)水灌溉等工程,建立高效利用的蓄、引、提、調相結合的供水系統。
三、生物措施
一是退耕還林還草。對于嚴重沙化耕地、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還草,林下種植北藥、食用菌,發(fā)展特色經濟林、森林培育、馴化飼養(yǎng)野生動物等,實現優(yōu)化農林牧用地結構。
二是農田防護林網營造。完善農田防護林建設,以方便大型農機作業(yè)為前提,統一標準,有序伐建,在原有基礎上,重新建造農田防護林網格。在農田四周,選擇楊樹、樟子松、落葉松等樹種按照一定株行距、一定寬度、結構、走向、間距組成主林帶和副林帶,主帶要與主要有害風垂直,副帶垂直于主帶,主、副林呈長方形或方形,相互銜接形成縱橫交織的林網,防風、改善農田小氣候的溫度、濕度,攔截地表徑流,調節(jié)地下水位,促進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
四、管理措施
一是建立農藥包裝物、農用殘膜回收處理體系。構建“市場主體回收、專業(yè)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支持”的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嚴格落實農藥生產企業(yè)、農藥經營者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農田殘留地膜回收主體責任,建立銷售回收臺帳,農藥農膜使用者不得隨意丟棄農藥包裝廢棄物、農田殘留地膜。積極推進縣級以上政府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農田殘留地膜回收獎勵制度,實行統一無害化處置銷毀。扶持發(fā)展地膜回收加工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yè),補貼地膜收集消化成本,促進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加強地膜回收機具研發(fā)和技術集成,推動形成區(qū)域地膜機械化撿拾綜合解決路徑。
二是建立耕地質量調查監(jiān)測評價體系。建設省級耕地質量調查監(jiān)測大數據中心,建設覆蓋主要土壤亞類的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jiān)測點,按照每10000畝柵格化設置耕地質量監(jiān)測輔點。利用現有設施條件,建設田間監(jiān)測小區(qū),補充一批專用設備,實現自動化監(jiān)測、遠程無線傳輸和網絡化信息管理。
三是建立技術措施到位目標考核體系。嚴格落實《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強化各級政府保護黑土耕地的責任,建立黑土耕地保護技術措施到位目標考核制度,對技術措施到位率、技術措施效果進行評估,對各級地方政府履行黑土保護職責開展考核。
0455-8521222985956464@qq.com黑ICP備11003669號